如今,传统制造业蓬勃发展,尖端科技成果加速落地,未来产业“新领域”成果初显,工业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只有靠创新进、靠创新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筑新质生产力,才能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例如在广东,以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运用数字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成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装备制造集群以及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才能不断激发工业经济新活力。当前,我国正行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必要之举。以广东为例,其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在“新赛道”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
构筑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各地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都在依法依规用足用好各类税费优惠政策,不断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预期。
接续奋斗来时路,奋楫笃行启新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突破口,才能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只有打好“塑体系、促转型、强创新、优环境、拓纵深”的组合拳,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支撑,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