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城市法制
下好“三手棋”聚集核心推动力
  来源:法制网 时间:2020/11/24 9:50:09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基于这一理念,安徽省宿州市推行以“群众说事、政法说法、乡贤说德、公开听证”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用百姓“法”调邻里“事”,用群众“招”解基层“难”,用自己“贤”引社会“风”,就地化解大量矛盾,这个被称为“三说一听”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做法,让一些复杂、疑难、久拖不决的纠纷迎刃而解。

作为安徽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试点城市,宿州市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塑成特色、三年巩固提升”的原则,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创新下好“三手棋”,奋力谱写新篇章,积极探索具有宿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下好“先手棋”高规格推动

宿州市是安徽省首批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为做好试点创新工作,宿州市成立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54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即市创建办)和治理体制建设、党建引领等8个专项工作组,市创建办抓统筹协调、当好“发动机”,工作组抓工作落实、当好“作战部”,构建了高位化组织、系统化设计、集成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规范化提升、常态化调度“六化”工作模式。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办公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最强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指挥体系、资源配置的整体高效运行。”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侯化说,市直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乡镇均按照同样模式成立领导组织,构建了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运行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市域社会治理组织架构。

高规格的“集结号”扣紧“责任链”。按照“1+8+N”模式,宿州市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并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明确N个具体责任单位,强化协调联动,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级强基固本、村级组织发动的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按照试点推进“施工图”,宿州市制定了市域社会治理2020-2022年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细化分解17项重点任务、88项基本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征集确定2020年实施的19个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典型引路,推动试点工作整体上水平。

为加强试点工作的保障,宿州市建立会议推进、跟踪推进、专题推进、督导推进四项机制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度一考评“四个一”工作制度,6次召开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和“七五”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奖励。编制市域社会治理“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纳入公共财政保障。

“最强阵容”构建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织领导力,是创建工作的核心推动力,直接决定了试点工作的最终成效。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侯化说,宿州市建立健全4项推进机制,确保试点工作蹄疾步稳。

建立会议推进机制,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或调度会、推进会等,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不定期召开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持续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推动。

建立跟踪推进机制,各县区、各专项工作组每月将试点工作进度报市创建办,市创建办对各方面、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掌握情况,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建立专题推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试点工作中某方面、某领域存在的难点堵点,由各专项工作组协调解决,对专项工作组解决不了的,报请市创建办牵头会商研判,拿出解决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工作落实。

建立督导推进机制,市创建办不定期组织开展“四不两直”式督导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

同时,宿州市将试点工作作为全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赋予一定的考核分值,成效与全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有关表彰、表扬挂钩。对试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工作开展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严格履行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等措施。

下好“基础棋”实战有保障

“要想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我们主要是做强综治实战平台。”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学东说,宿州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市、县两级综治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6个,乡村两级综治中心普遍设立“四室一厅”,110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整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资源力量,组织开展“七无”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较好发挥了实战功能。

宿州市做优综治信息平台,创新设置“平安指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等模块,开展事件流转、大数据分析、研判预警等业务,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和水平。做细网格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创新实施“党建+网格”“十户联防”“四员八法”等模式,构建“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的网格服务体系。

疫情防控期间,宿州市1327个社区(村)重新划分网格4.1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9万名,连同10.2万名志愿者一并分配到每一个网格单元,形成了“疫”在网格防、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防控格局,进一步夯实了市域社会治理根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万人发病率居全省第13位,相关做法已入围中央政法委政法工作创新交流评选材料。

下好“特色棋”打出创新牌

“用老百姓的‘法儿’,解决老百姓的‘事儿’最接‘地气’。”泗县是乡贤化解矛盾纠纷的发源地,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乡贤队伍,泗县在原有“五老”乡贤基础上,广泛动员本地致富能手、在外企业家、在外知名人士等,开展“乡贤回归”工程,吸纳各类人才加入乡贤队伍。

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品牌,宿州市注重下好“特色棋”,擦亮市域社会治理新名片。

近年来,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服务缺位的问题,埇桥区探索成立政府主导的红色物业公司,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物业服务平台,向325个老旧小区派驻“红色物业”,推动物业管理与党的建设、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实现老旧小区“焕新颜”。大力推行以群众说事、政法说法、乡贤说德、公开听证为主要内容的“三说一听”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筑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防线,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我们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为契机,搭建覆盖市县乡村、遍布城乡学校的心理服务(辅导)室,举办心理健康宣讲大使选拔赛,开设心理健康大讲堂,推送心理健康科普歌,探索‘心理顾问’制度,组织百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开发智慧心防惠民平台,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赵学东说,今年以来通过探索“五社联动”,整合多方面服务资源和力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驻地单位为支持、社区志愿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治理体制,为社区群众提供专业化特需服务、常态化治理服务、社会化互助服务。

如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正在宿州市逐步显现,建设“平安宿州”,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宿州,蹄疾步稳、迈向未来

     
    作者: 李光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