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黑龙江省>>法制视点
吉林市一个小村年人均20000闯出一条“黄金路”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时间:2006/6/9 11:35:00  
 

 

    ——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红卫村打造劳务输品牌纪实

    新华网吉林频道6月9日电(钟义见、李洪乐)得益于劳动力转移输出,10年间,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红卫村从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转变为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红卫村是一个朝鲜族民族自治村,农业人口1099人,劳动力510人,耕地面积198公顷。多年来,传统的水稻种植业是这个村主要的经济来源,年复一年的春耕秋收只能解决个温饱。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当地政府先后组织村干部到俄罗斯、韩国和国内发达城市考察,通过“换脑”、“洗脑”,村干部的脑子“活”了,思想“新”了,瞄准了劳务输出这条致富路。村干部通过调查了解到,全村有141户在韩国有亲缘关系,并从有关劳动输出机构得知韩国国内企业愿意招用中国东北会朝语的打工者,而且月工资都在万元左右,村委会迅速召开会议,发动除年龄大的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的村民,能出去的都出去,一个以村为单位的全村整体劳务输出计划制定出来了,村委会迅速帮助他们取得联系,第一批就成功输出了25人到韩国打工。

    在办理出国手续的过程中,许多农民犯难了,不懂签证程序,又怕上当受骗。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带头让家人出国劳务,化解了农民的疑虑,并亲自跑派出所、公证处、外事办等相关部门为乡亲们办理出国签证手续。几年里,村委会与办理劳务输出的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个村95%的村民出国劳务都是村干部们办理的。

    同时,为了解决部分农民想出国赚钱但缺乏出国费用的问题,村书记和村长主动以个人名义和信誉与信用社、银行协调,帮助为村民担保贷款。个别村民遇到困难一时还不上钱,村书记和村长还自己掏钱垫付,等他们有钱再还,保证了与信用社、银行良好的信用关系,被誉为“担保贷款信誉村”。十年间,村书记和村长为出国劳务的村民筹集资金700多万元,帮助140多名农民走出家门实现了致富梦想。

    并且,为了保证村民们走出国门有钱赚,减少语言沟通障碍,切实保障和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2004年,这个村成立了以村长李明秀为会长的劳务输出协会,目前,这个村发展会员300多名,其中包括国内外的务工人员和村干部,协会通过建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档案,定期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及时沟通,搭建了劳务输出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体系,从而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扩大了劳务输出的“量”。

    该协会不但帮助农民走出去,还及时掌握村民的劳务情况,村民金昌洙到韩国出劳务一个月没找到活,村长李明秀马上与在韩国务工的协会成员取得联系,帮助他联系了电焊的工作;宋瑞昊是今年正月十七到韩国出劳务的,二十多天后,由于工地施工结束就没活了,村长李明秀得知情况后及时帮助他联系了工作。为了了解村民的在国外的务工情况,掌握劳务岗位的需求情况,这个村每年还组织村干部轮流出国考察。同时,为了使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不处于闲置状态,村委会在不违背国家土地市场政策的情况下,规范土地转让程序,制定了《土地承包协议书》,村里统一将外出打工村民家的土地转包出去,由村委会代签3——5年的流转合同,并将包土款统一转交到手中,第一轮成包款就达340万元,年人均收入增加782元,3年中全村无一户土地流转纠纷。

    如今,劳务输出已成为这个村的一个产业,全村510名劳动力中在国外从事务工人员350多人,出省创业务工人员150多人,劳务创业和自主创业占全村劳动力的97%。出国劳务人员按每年人均纯收入5万元计算,可创1625万元,人均1.48万元,在国内自主创业可创纯收入400万元,人均3600元,土地流转人均收入782元,累计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

    目前,这个村每名出国劳务人员的年收入比原来一户村民年收入要翻上10番。

     
    作者:       责任编辑:vio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