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投资为何收取高额学费 |
|
|
红顶民校由于产权不清,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是许多教育界人士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然而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问题,在昆明有一些红顶民校不仅仅是名校和民营资本“联姻”那么简单,其中有一些学校,是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投资的。然而,政府投资却成了民办学校堂而皇之收取高额学费和择校费的理由。这类学校中,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最具典型。

一问:谁参与投资
在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网站上,学校概况一栏写着:“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由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教育局、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云南科新教育投资公司三方联合办学,为国有民办学校。学校由初中和高中两部分组成,地处‘高原明珠’滇池之畔的官渡区,占地200余亩,花开四季,风景宜人。”按照这个“自我介绍”,大家都明白这个国有民办学校是由官渡区教育局参与投资的,那么教育局到底投了多少钱?利益是如何分配的?这些问题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官渡区教育局采访。
然而,教育局称他们并没有投资,是官渡区政府贷款投资的。官渡区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属于国有民办学校,建于2003年,当时是由官渡区人民政府贷款开办的,并非是官渡区教育局,至于贷款的具体数额则需要去相关的财务部门了解。现在该校由国家投资控股,是政府投资建成后,再同其他的教育集团合资办学,办学各方的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问题教育局不是很清楚。同时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有民间资本的投入,这也是响应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行业的号召。但不论是政府控股还是民间资本控股,都不会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产生影响。”
投资方真的是官渡区人民政府吗?6月14日,记者前往官渡区政府了解,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要了解学校的情况,还是要去教育部门。
为了弄清谁是投资者,记者在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许多部门后,终于在云南省教育厅网站上找到了答案。在一份名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对全省民办教育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情况通报》的文件中记者看到,“昆明市各县、区兴办的民办学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从人、财、物力上都给予极大支持。如在官渡区办的北大附中实验学校,2003年4月16日打下第一根基桩,到2003年9月16日,历时157天就建成一所占地169.24亩、投资两亿余元的高标准、国有民办学校。仅官渡区政府就为其筹资1.7亿元……”另外在此前,《云南日报》在对该校的报道中也曾指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是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北大附中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和云南科新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国有民办学校。 二问:三方利益如何分配
从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下发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官渡区政府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筹资1.7亿元,那么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云南科新教育投资公司又分别投了多少钱呢?这三方的利益又是如何分配的呢?
由于官渡区教育局表示不清楚这个事情,而官渡区政府又将“皮球”踢给教育局。记者只好前往云南科新教育投资公司和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进行采访,记者查询到的云南科新教育投资公司的登记地址是在北京路527号佳新大酒店6楼,但前往采访时?熏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已经搬走,新地址和联系方式并不知道。记者拨打114,话务员表示云南科新教育投资公司并未登记。记者又前往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试图了解相关信息,和前几次一样,校方相关负责人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接受采访。有关投资、收益、利益分配问题成了一个谜。
三问:每年8500元学费是否合理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学生家长表示,既然官渡区政府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筹资1.7亿元,另外按照官渡区教育局的说法,该校是由国家投资控股,那么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公办民助”学校,而不是什么民办学校,现在却按照民办学校来收费,每学年收取8500元/的学费,这样的做法明显不合理。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用国家的钱与民营企业、资本“联姻”办民办初中,收取高额学费和择校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的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一些专家学者表示,政府投资,企业或个人却利用它来赚钱,占了国家的便宜,损害了学生家长们的利益,有关部门对这样的学校应该首先理顺产权关系,谨防国有资产成了企业或者个人牟利的“工具”。 |
|
作者: 查小高 责任编辑:凤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