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镜头3
游览
收费景点进否
询问导游意见
在游览过程中,大家心情都比较愉快,也是建立信任感的最佳时期。记者在游览景点景区时始终与其他游客同行,并发现,在游览过程中大家通过相互等待、闲聊、拍照、帮忙拿物件等,逐渐建立基本的信任。
游客莫阿姨(化名)在游览了部分景点后,在树下石凳休息并与陈琪闲聊时,向陈琪透露自己家庭的故事:“我爸没有儿子,于是把女儿当儿子养,从小教我们喝酒吃烟,姐妹几个都豪爽得很。”而大家正犹豫是否进入某景区内需另外收费景点时,也会询问陈琪的建议,“值不值得去?”
直到行程即将结束时,韦姨还大声表扬陈琪称,他是她遇到过最好的导游,为人体贴考虑周到。而在行程安排的购物店里,她也买了不少特产,给陈琪“捧场”。
不过,记者也留意到,一旦遇到问题,陈琪也会成为“箭靶子”。例如,在某景区内观光车久久不来,大伙便有些等不住了,“你们都是收钱积极服务懒散”、“旅行社都靠不住”、“行程都安排不好,时间充裕也不是用来等的”……
微感悟
旅游从业者想建立起与游客的信任说难不难,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即可,但也极易被些许不到位的服务破坏。而导游常常需要为旅游过程中各环节不到位的服务承受游客的投诉或质疑。
同场加映
谁人在意
导游苦累
在某景区门口,团友们都在各处拍照等待陈琪买好门票带他们入园,记者发现陈琪买好票后,还埋头在算着总票价,生怕出错。
“在这里,经常会算错门票钱和观光车车票费,门票包含着团费了,但车票费要另收,有些老年人、学生有优惠价,每个人需求不一样,需要一一记清。好几次算错了,回到旅行社要自己掏钱垫上,一次几百块,出来几天带团赚的钱都差不多赔光。”陈琪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但这些细节游客们是不知道的。
此外,陈琪还说,若酒店、飞机、大巴等行程出现问题,一些游客往往选择先骂导游,运气好时,游客还会安慰说“其实也不是你的错”,运气不好就是白白挨骂,“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工作4年,陈琪从最初对导游这一职业的向往慢慢变为抱怨薪水低、劳动强度大、还得不到尊重。“游客总有一种观念,导游就是想方设法让游客掏钱。但其实,他们花的这些钱并不进我的口袋,我只希望你能玩得好。而且,媒体也经常抓着导游不放,导游的形象不太正面。” |